第三天跟大學同學L小姐約好,一起去大澳。k小姐聽到,也就一起來了。先做港鐵到東
涌與L小姐會合,討論一下決定先放棄昂坪纜車,直接跳上巴士到大澳。在車上翻過一座山之後,就到了港邊。
很多人都說到大澳要吃魚蛋,我對魚蛋的興趣沒有很大,反倒是路邊商店裡面的乾貨比較吸引我(跟媽媽)。這邊進到小街以後,處處可聞香下馬(?)全部都是山珍海味的味道。有正在處理的,有已經上架趁斤論兩再賣的,也有讓你帶著吃的,通通都好喜歡!
|
曬魚乾 |
|
曬蚵仔 |
|
花膠 |
我們還沒逛完一半的街,就先買了雞蛋仔跟烤魚卵邊走邊吃(還想要買啤酒!)媽媽看到這麼多乾貨,眼睛都發亮了,也不管台灣買不買的到,自己會不會煮,總之先買了再說!
|
棚屋 |
|
整理漁獲中 |
大澳保留了早年漁村風貌,地理(離島漁港)跟人文因素,造就了獨有的木造高架棚屋的居住型態。很多魚貨的交易大概也就直接在漁船上進行了。
|
太太小姐們聊天時間 |
媽媽沿路邊買邊聊,從製作到料理,雖然語言不太通,但好像媽媽們都會有自己的語言系統,講多一點時間,就都知道什麼是什麼,什麼要用什麼配合一起煮,什麼和什麼加了什麼顏色會變(以上全部都可以置入不同乾貨的名字)
|
往古廟去 |
通常好像到大澳都會坐船出海去看白海豚,但我們都知道
白海豚會轉彎(大誤)可能船開去了他就轉彎走了,所以我們並沒有搭船出海,反倒是往另一邊小路走去,去了楊侯古廟。
往廟的路上走去,會行經一大片的水筆仔。台灣也有水筆仔,但我這應該是第一次這麼接近水筆仔(伸手就可以觸碰到)水筆仔真的蠻可愛的,一整片的水筆仔則是有種視野開闊的美感。我們在楊侯古廟坐臥了一陣子,研究了楊侯到底是誰,但引起我的注意的倒是香港的廟的建築造型。台灣的廟總是為了風調雨順,屋簷總是彎彎長長,但香港的廟就不這樣蓋了,總是切得整整齊齊,好似方正。真不知道是為什麼呢?
離開古廟,要回市區時k小姐買了一個他小時候常吃的甜糕給我,蔗糖甘甜,紅豆煮的完整飽滿卻不硬,吃的我好開心。這種甜糕非常復古,雖然不是花俏新穎的造型,但味道總是容易讓人有鄉愁。(就跟過年會想吃外婆或媽媽做的紅豆年糕的樣子)
回到市區前先去了東
涌血拚,然後回銅鑼灣。之後,梳洗整理一番,就出門去吃晚餐。這天的晚餐是跟k小姐的家人一起大吃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